水天一色,魚米之鄉,在美麗的洪澤湖畔,一座座新型儲能電站拔地而起……
作為一項優化地區電網結構、提升頂峰調節能力的新能源電網側儲能項目——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泗洪縣新型電網側儲能項目(99.6MW/199.2MWh)也位列其中,正悄然崛起,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泗陽、泗洪的大地上,以其獨特的難點、亮點和成效,成為中國十九冶在新能源賽道馳騁的典范項目。
節能增效保供電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新型儲能的快速發展,將有效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推動能源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4444萬千瓦/9906萬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40%。新型儲能發展按下“加速鍵”,正日益成為我國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
對于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泗洪縣來說,每年這兩個地區都面臨著嚴峻的保供電形勢,尤其是冬季,用電負荷不斷攀升。以泗洪縣為例,2023年調度最高負荷達73.15萬千瓦,給原有供電系統造成了峰值考驗,提升地區電網的頂峰調節能力刻不容緩,江蘇新型儲能發展按下“快捷鍵”。乘勢而上,中國十九冶承建的江蘇宿遷市泗陽縣、泗洪縣新型電網側儲能項目應用而生。
該項目緊鄰洪澤湖,共由8個儲能站組成,包括泗陽縣的穿城變、前圩變、新袁變、裴圩變四站,以及泗洪縣的車門變、利民變、峰山變、龍集變四站,申報規劃容量為99.6MW/199.2MWh,實配容量達99.6MW/223.8MWh,通過電網側臨近升壓站進行電網側的波峰、波谷充放電,緩解電網側波峰的供電壓力,實現削峰填谷“保供電”目的。
作為江蘇省重點工程,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泗洪縣新型電網側儲能項目竣工并網投運后,將地區電網的頂峰調節能力有效提升至5萬千瓦以上,為地區電網提供強大的頂峰調節能力,從此,該地區便可在電力系統負荷低谷時消納富余電力,在負荷高峰時向電網饋電,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之前的“麻煩電”變成“搶手電”,助力國家電網實現調節余缺、優化分配,提高電網運行效率,助力區域經濟綠色低碳發展。
攻堅克難破困局
該項目施工包括電氣、土建、水工、暖通、消防、通信等復雜工序,建設的8座儲能電站,每座變電站分別以1至3個并網點接入電網,施工現場共需配套建設8座10千伏開關站,8個施工點分布散亂,往來之間距離較遠,彼此之間最大距離達152公里,沿途均為鄉道相連,且交通不便。如此,不僅提高了施工生產成本,而且降低了農民工上工便利性,極大影響了施工效率。為了將影響降到最低,通過專家論證和激烈討論,結合多重因素考慮,項目團隊最終合理規劃了項目部的選址,盡量使到達各個施工點距離達到最優,并提前規劃運輸路線,合理安排運輸車輛,確保設備、人員、材料按時進場。
由于該項目是分散式儲能,且通訊方案最終確定為一拖三遠距離信號傳輸方案,站與站之間光纜信號傳輸距離達90余公里,施工質量直接影響著信號傳輸的穩定性,比傳統的集中式儲能難度更大。項目團隊經過日夜討論、外訪學習,對一拖三遠距離光纜控制方案進行優化創新后,決定采用先進的遠距離光纜控制技術。創新優化之后的施工方案不僅有效解決了站與站之間長距離信號傳輸問題,而且在信號傳輸的穩定性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也正是因為這一技術,項目實現了對儲能站的遠程精確控制,大大提高了電網側儲能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
確保安裝精度,也是該項目施工中要面臨的一大挑戰。項目上的每臺儲能設備重量達30余噸,安裝時需與四周的預埋槽鋼剛好貼合,精度要求極高。面對設備重量大、安裝精度要求高的挑戰,項目部研發了一套精密設備安裝技術,并邀請專家現場指導。該技術包括高精度測量、定位和調整裝置,確保了每臺重達30余噸的設備都能與預埋槽鋼精確貼合,實現了高難度的安裝作業。這一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施工質量和效率,也為同類工程施工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此外,儲能設備重量大,安裝時對地基承載力要求高,稍有不慎可能導致基礎不均勻,造成地基沉降。同時,項目場地狹窄,開挖過程中極易對既有建筑基礎造成過大擾動。為此,項目部加強了對地基承載力的檢測頻率,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也不斷升級,特別是在設備安裝、地基處理等關鍵工序上,更是精益求精,有效降低了施工風險,減少了對既有建筑的影響,確保了工程質量的穩步提升。
跑出建設“加速度”
沖刺四季度,決戰全年勝。該項目于2024年6月22日正式開工建設,工期僅有193日歷天。自開工以來,項目部全體成員便以“開工即大干”的姿態,爭分奪秒搶奪工期,積極響應中國五礦“大干60天,沖刺全年旺”的號召,全力推進項目履約。
項目部于5月底進場,期間由于供電局通訊方案未定、一拖三通訊設計方案未定等原因,導致設計院圖紙落地較慢,致使工地現場在5至7月初,因圖紙不全無法多工作面連續施工,在7月下旬至10月份,又被迫停工約70天。為搶工期、追進度,在圖紙補全后,施工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細化施工流程、增加施工設備、增派技術骨干和熟練工人、實行24小時輪班作業,確保人停機不停,僅用14天時間便保質保量完成土建施工任務。
時間緊、任務重,高效率的資源配置顯得極為重要。為了提高履約效率,項目部在人力資源和物資配置上進行了優化,合理分配了本地隊伍和外地隊伍的施工任務,將本地隊伍和外地隊伍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8個儲能站的大項施工內容劃分為土建和機電安裝兩個大板塊,外地隊伍負責施工新袁、裴圩、龍集、穿城、前圩、車門、利民、峰山8個儲能站的土建內容,本地隊伍則負責8個儲能站的機電安裝及調試工作。這種配置方式既發揮了本地隊伍對地理環境熟悉的優勢,又利用了外地隊伍的專業技術,實現了優勢互補,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項目部的共同努力下,項目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截至11月26日,泗陽地區4個儲能站土建基礎已全部完成,4個儲能站的電池艙、PCS艙、一次室二次室已全部吊裝完成,設備也已進艙等待安裝,新袁站設備已全部安裝完成,目前正在調試設備。泗洪地區4個站中,除利民站外,均已開工進場,車門站已完成全部施工工作,龍集站已完成電池艙的土建部分和吊裝,峰山已完成電池艙土建部分。按照最新方案計劃,將在今年12月31日前順利完成泗陽縣四站并網,明年三月份完成泗洪縣四站并網。
風起“綠”涌正當時,新能源繪就未來圖。這個削峰補谷的“充電寶”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也為全國新能源電網側儲能項目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展望未來,項目部將繼續保持昂揚斗志,沖刺全年目標任務,助力國家新能源事業蓬勃發展,為推動我國碳達峰碳中和事業更進一步貢獻十九冶力量。